宗圣曾子
每当谈到“至圣先师”孔子,随着想起的便是“四配”,也就是孔子的四大门生,颜子,曾子,子思与孟子。在他们门中得孔子一贯之道的却是我们现在要谈的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嘉祥)。生于春秋时代,周敬王十五年。曾子的父亲,曾,莱蕪公本是孔子门下的弟子。莱蕪公五十三岁时,曾子十七岁,莱芜公命曾子到楚国跟随孔子学习。前后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整十年,至到二十七岁时孔子过世。孔子享年七十三岁。
在这十年里,曾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并得孔子的真传。曾子当时年纪虽青,但表现特出。当到齐国时,曾子只有二十六岁,齐景公便敬重他的才学,有意以卿礼聘用曾子。但曾子以不忍离开亲人为理由而挽拒了。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曾子年纪最小。但二十六岁时已能彻悟孔子的学说。在众多弟子中他是唯一能理解孔子之道乃“忠恕之道”也。曾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深入的影响了以后子思与孟子的思想。所以后人皆称他为“宗圣”。
曾子的著作有“曾子十篇”,“孝经”,“大学”,“论语”等。这些作品对中华文化起着深入的影向。但这些作品可能大都是曾子的学生们所抄录而非出自曾子之手。
曾子一生以孝为先。在民间故事“二十四孝”中,“啮指心痛”的故事便是讲曾子的事故。孔子也曾为曾子的孝行而感叹道:“曾参子孝,精感万里。”。除了这近乎神话的故事外。许多经典中都有提到曾子各种孝行。
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映了他代人处事的态度。在他二十二岁时,鲁王曾要赠一城给他却被他拒绝了。他这重气节与品德奠定了他在中华文化上的地位。
曾子卒于周考王六年(435BC),享年七十一岁。临终时仍不忘与弟子们说修养“君子之道”。曾子卒后葬于南武山玄武山下。后人更为他建了“宗圣曾词”一纪念他的功绩。
后世帝王频频追封。唐总章元年(668年)曾子被封“太子少保”。唐太极元年又被封“太子太保”并与颜子配享孔庙。在唐朝被封“郕伯”。宋朝”瑕丘侯。因避孔子的姓名而改为武郕侯。后晋封为郕国公。与颜,孔,孟共称“四配”,配享孔庙。在明朝(1530年)尊称为“宗圣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