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派
与
邱姓
曾邱的关系发生于福建。曾族由延世公传入福建龙闽。。。
这个家族原姓"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颁发诏谕指示,孔子是至圣,孔子名“丘”,为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虽闽、粤邱姓族人纷纷响应,但仍有不少人继续沿用邱字。这造成现在的邱姓多过丘姓人士的现象。
邱姓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说法有三:
-
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
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
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根据《新江邱氏曾氏族谱》的记载,龍山堂派下的邱氏族人,与以上提到的邱姓华人不同血脉,該姓族人只限于源自中国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三都新垵包新江社之血缘亲人。
据谱上记录新江邱氏始祖本姓曾而不是邱。始祖讳“明”字“永在”,号“迁荣”,乃唐朝温凌曾府“延世公”之后,宋太师鲁国公“曾亮公”之十四世孙,也是在厦门开基曾处垵村始祖“光绰公”之五世孙。
身为唐朝团练副使的曾延世在唐末(公元885~886)因避黄巢之乱,随开闽王公潮从北方的河南光州固始县率家南迁到福建泉州南安的温陵(龍山)。之後传至十八世到光绰公,光绰公迁到同安嘉禾里(厦门)的曾处垵,又传五世而生迁荣公。
迁荣公是曾昌公的第四儿子,离现在大约在六百五十年前的元末,他迁到同安县十八都山平洪,娶苏氏讳四净娘,生一子名晚成,后举家再迁到龙溪三都郑墩村(后来的新江)。在那里,他承一邱氏鸿业,遂被后代尊为海澄新江邱氏的开基祖,或称始世祖。二世祖晚成公在明初(1380)立户添姓邱,其后代确定用邱姓。
在福建一代,都传着这样的故事。话说当年邱氏一家传到新安。独子与迁荣公关系很好。但是在新婚当晚,被虎叼走。其母悲伤之余,将邱家产业传给迁荣公。過後迁荣公生子不能活。发愿若再生子改姓为“曾邱”,任然不能活。后改姓为邱方得存活。据说当时他们的神位,前面是以邱为姓,而后面缺刻有曾姓的名字。而且堂号也用与龙山派曾氏一样的“龙山堂”。
二世祖晚成生两个儿子,名大发(元享公)与正发(元忠公),为三世祖。三世祖以下继续繁衍后代,开支散叶,成为一大邱氏宗族,至今已六百五十馀年,现後裔分布中国大陆,台湾,菲律宾,印尼,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欧美各地。
由于新江邱氏原自曾姓,其后代均奉宗圣公为一派始祖,並与龙山曾姓共用相同昭穆。至今福建,海澄一带的曾邱两姓不通婚。
龙山邱氏的后世繁盛,后来许多也迁移到东南亚如新加坡,马来亚,菲例滨,印尼等地。其中许多曾与邱的族人仍然保留密切的联系,如新加坡的曾邱公会,马来亚的砂铹越曾丘(邱)公司与菲律宾的曾丘总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文部分资料源自槟城龍山堂邱公司网站)